• 商务合作

  • 中药养生

  • 在线留言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行稳而致远 守正以创新 大型权威中医辞书《中医大辞典(第3版)》出版发行

添加时间:2024-01-23 16:35:49   浏览次数: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辞书的编纂出版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关系到国家语言、文字及知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通用化。

 

  医林浩瀚,《中医大辞典》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医学术的专业性辞书,是一部可供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应用的大型中医工具书,在国内外中医领域确具权威性,其出版发行切实解决了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工具书不足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中医大辞典

 

筚路蓝缕 继往开来

《中医大辞典》的前世与今生

 

  《中医大辞典》系列包含书籍众多,包括小型本《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型本《简明中医辞典》,以及大型的八大分册与合编本,先后印刷百万余册。加之日本、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日译、英译与影印繁体本等,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认可的学术依据和标准。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

 

  中医工具书的编纂工作始于1971年。当年,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鲁之俊教授提出编写一部中医名词术语注解的工具书,并与出版社联系,于是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编纂了《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一书,于1973年出版。该书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30多年来重印10余次,累计印数达50余万册。

 

  《简明中医辞典》

 

  1974年1月,原卫生部批准并委托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主编,并组织全国11所中医院校分工协作进行选词、释文等工作,于1979年3月完成了中型本辞书《简明中医辞典》的编纂。该书收载词目12176条,先后修订3次,印刷1l次,共计发行近40万册。

 

  《中医大辞典》八大分册

 

  1981年至1987年,各编写单位在《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基础上,又先后出版了《医史文献分册》《基础理论分册》《中药分册》《方剂分册》《内科分册》《妇科 儿科分册》《外科 骨伤科 五官科分册》《针灸 推拿 气功 养生分册》共八册图书,作为各学科辞书的试用本。上述图书多次重印,总计已逾20余万册,被业内广泛认可,并为《中医大辞典》的修订合编奠定了基础。

 

  《中医大辞典(第1版)》

 

  从《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和八大分册出版至《中医大辞典》的合编,是一个漫长、繁重的系统性工程。《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和八大分册初稿完成后,各编写单位均邀请名老中医及有关专家审阅修改、审订。出版后,各编写单位综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广大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中医药发展趋势,不断收集资料,总结掌握编写中医辞书的基本规律,切实提高选词、撰写和编排整理的质量,力求选词与释文之规范。

 

  在八大分册出版近10年后,《中医大辞典(第1版)》于1995年出版。其与八大分册比较,有48.6%的条目经修改订正,并新增2080条,着重扩大收载文献范围,发掘传统的治疗方法,并对现代中医术语和养生、食疗、气功等领域内容进行充实。对于现代处方、方剂及针灸穴位等,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计量及标记。在文字规范与编排方法上也有更严谨的要求。整个合编修订工作始终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医药学体系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同时反映当代中医药的面貌及中西医结合的状况,力求辞书的稳定性与时代先进性的统一,便于实践工作中查阅应用。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八大分册和《中医大辞典(第1版)》的陆续问世,逐步构成了适用于不同读者群体的小型、中型、大型中医工具书系列,为推动中医学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中医大辞典(第2版)》

 

  工具书的编纂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无论选词还是释义,错讹或欠妥之处总是在所难免,而且时代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也不断对工具书提出新的需求,所以对工具书的修订终将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工作。2005年,在《中医大辞典(第1版)》出版10年后,《中医大辞典(第2版)》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内容在规范化、实用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中医大辞典(第3版)》

 

  “十二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曾将修订《中医大辞典》作为重点项目列入科研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完成。201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李经纬研究员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和读者建议,向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提出了修订《中医大辞典》的书面申请,于是“修订《中医大辞典》”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十一批院级自主选题研究项目于2017年12月正式立项,由王振瑞、李经纬担任课题负责人。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的修订编写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2021年10月基本完成了修订稿。《中医大辞典(第3版)》于2023年10月正式与读者见面。

 

赓续传统 薪火相传

《中医大辞典(第3版)》修订内容及亮点

 

  《中医大辞典(第3版)》的修订,依然坚持规范化、实用性、时代性的指导思想,共收录中医基础理论、诊断、药物、方剂、临床各科、历史人物、医学著作等方面的常用词目44000余条,增配图片800余幅;选收词目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医学术体系发展实际,同时也选收了现代临床与科研实践中出现的新词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常用词,旨在更好地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服务。本次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删除合并重复词目

 

  原版中词目重复,既有词形相同的重复,又有词形不同的重复。前者如“陈文治”重出,两条释义均欠详细,修订时将两条合并,重新撰写了释文;后者如“脏结”与“藏结”、“小趾次趾”与“小指(趾)次指(趾)”、“刮痧”与“刮痧法”、“表寒里热”与“表寒里热证”等,修订时对此类词目的释文均进行了重新撰写和整合。另外,还有个别错误词目重出的现象,如“安金藏”与“金安藏”被排在不同笔画之下,而“金安藏”是错误词目,予以删除处理。

 

  补充订正定义词

 

  词目释文应尽量首先标注定义词。本次修订对缺失、错误或欠妥的定义词进行了补充和订正。例如,原版中绝大部分古代医著词目的定义词为“书名”,有些词目没有定义词,修订时根据《中医古籍书目》分类和古籍的具体内容,尽量将定义词具体化,如“内经刺法”条,补充定义词“针灸著作”;“内经知要”条,将定义词“书名”改为“医经著作”。又如,原版中绝大部分中药词目的定义词为“药名”,而中成药词目的定义词为“中成药”,为使定义词更加准确,逻辑更加严谨,将定义词“药名”改为“中药材”,以与“中成药”相对应。再如,原版中定义词“病名”“证名”“病证名”“症状名”使用比较混乱,修订时根据当代医学界对“病”“证”“症”“症状”“体征”的理解进行修改,如将“急喉风”条的定义词“病证名”改为“病名”;“牙齿焦黑”定义词“症状名”改为“症名”。

 

  补充义项

 

  原版中有些词目所列义项不够全面,修订时做了补充。如“肝脾不调”只有“病机”一个义项,修订时补充了“证候名”作为第二个义项;“种痘法”义项只有“痘苗接种法”,修订时增加了另一义项“痘疹专著”。

 

  订正义项序号

 

  《凡例》规定“多义词目的不同义项,标以‘1’‘2’‘3’等序号分别叙述”。而原版很多词目的释文中将同一义项之下并列的内容,标注了“1”“2”“3”等,修订时改成了“①”“②”“③”等,使之与《凡例》相符而层次更加合理、分明。

 

  订正引文

 

  对释文中古籍引文进行了核对和订正,如依据中华书局2014年版裘锡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对原版中所引马王堆汉墓帛书释文进行了修改。

 

  补充释文

 

  原版中有些词目的释文缺乏实质内容,例如被编入某一丛书的医书,释文中只注明参见某丛书条,而某丛书条的释文中并未对该书内容进行任何说明。修订时对一些此类词目的释文进行了补充,如“罗谦甫治验案”条,将释文“见医药丛书条”改为“医案著作。2卷。近人裘吉生将元代医家罗天益(谦甫《)卫生宝鉴》(1283)各卷中散见的治疗验案单独摘录成册,编为2卷,名为《罗谦甫治验案》,刻入《医药丛书》初二集。见‘医药丛书’条。”

 

  修改或重写释文

 

  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借鉴10余年来医史文献研究成果,对中药材、中成药及常见的病机、病证、治法、人物、著作类学术性较强的重要词目释文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或重新表述,力求更恰当、更准确、更精练。

 

  增删词目

 

  增加了当代中医文献中常见而《中医大辞典》未收的名词术语700余条。除前述因重复而合并删除的词目外,另删除了过于生僻的字词和临床不再使用的中成药词目100余条。

 

  增配图片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表述内容,加深读者对释文的理解,在一些中药材、医药古籍、经络腧穴、历史人物词目之下,增配图片800余幅,以期图文互参,相得益彰。

 

  改变正文词目排序方法

 

  鉴于读者群体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汉语拼音检索查阅,将正文词目排序方法由笔画排序法改为汉语拼音排序法,文后增加“笔画索引”,以供按笔画查阅者使用。词目排序方法的改变,不仅使检索查阅更为便利,而且纠正了原版中生僻字后括号内注音的一些错误。更重要的是,明确标注多音字、生僻字的读音,可为医学生、外国留学生等初学者提供阅读便利,更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国内外传播。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辞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修订

 

  《中医大辞典》作为中医文化的浓缩结晶,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立夫中医药学术著作奖等荣誉。其编写计划严谨,反复精选词目,历经小型、中型、大型等不同版本,反复试用,多次反馈,分级审定;内容系统全面,完整反映了中医学的发展和光辉成就;资料翔实可靠,直接来自历代中医药与经史子集5000多种文献的第一手资料。该辞书由选词到释文均强调规范性,为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由混乱欠规范到统一规范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医权威辞书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多年来,每一次对辞书的修订都要删掉部分过时陈旧的词语、完善不够准确的内容、补充体现新的研究成果,力求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确保权威性及适用性。

 

  《中医大辞典(第3版)》的修订工作,不仅是一项学术任务,更是一项文化使命。在修订过程中,编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延续了前人精益求精的理念,严格按现代辞典要求,注重科学规范,避免以经注经、资料堆积之旧习;内容丰富,文图兼备,不但力求全面系统收录中医学传统名词、术语、单字等,且对稳定的新词、术语、中西医结合等新发展也给予适当反映,归纳了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同时也充分吸收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使得这部辞书既具有传统的厚重感,又具有时代的鲜活性。

 

  本次修订工作历经6年时间,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凝聚了编者们的心血和智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部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大型中医工具书,相信《中医大辞典(第3版)》的出版发行,不仅可为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将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作出积极贡献。

回顶部